10月 14, 2015
我很討厭看書,說真的。但我卻常常買書,強迫自己要閱讀,經過幾年下來閱讀的興趣沒有增加太多,倒是多認識了一部分的自己:書對我的意義。
我承認擁有書是令我感到優越也帶有些安全感,每當我選了一本標題聳動似乎很有趣的書時,卻往往被內文的深澀翻譯文字給打敗。卻也喜歡打著一盞閱讀燈下,撫摸書頁上粗糙紙質與手滑過的質樸觸感,觸感的寧靜革命,卻需要容易咀嚼的文字做搭配。
漸漸地,我知道自己不去買什麼書,翻譯文學的書對我來說普遍都非常吃力(小說更是如此),像是堆疊又不通順的符號組合,看過幾本後很難被原本故事的美意所感動。以前買書選的是主題,好像在挑新聞標題一樣,現在看的除了是主題外,還有作者,還有文字的溫度。
書櫃裡的書那些議論、學術與翻譯類的書逐漸少了,多的開始是散文、遊記、中國或日本歷史。我對自己說:如果我都要買書,都要強迫自己看書,何必讓自己看得這麼痛苦?何不自在而為?漸漸開始,看書的壓力減輕了,變得隨興了,沒有特定計畫,今天這本看看明天那本讀讀,有興趣就直接讀下去,琢磨通暢且熟悉的文字溫度,既然跟書結緣,得先不讓我討厭書開始。
買書對我另一個隱含意義可能是未來模式的暗示。可能代表我接下來想去京都或吳哥窟;可能我覺得我喜歡舒國治的生活形式;可能我想要變成像陳綺貞,能將旅行寫得如此般文謅又貼近自己的文筆;可能我的生活追本溯源地需要蔣勳慢慢地跟我說美;可能我因為喜歡而永遠沉浸在金庸與伊藤潤二構築的想像世界中,這一切的一切都往真實的我靠近,那些塵封與新上架的書,都代表每個不同時間的自我樣貌吧。
我很討厭看書,說真的。但我卻常常買書,強迫自己要閱讀,經過幾年下來閱讀的興趣沒有增加太多,倒是多認識了一部分的自己:書對我的意義。 我承認擁有書是令我感到優越也帶有些安全感,每當我選了一本標題聳動似乎很有趣的書時,卻往往被內文的深澀翻譯文字給打敗。卻也喜歡打著一盞閱讀燈...
【人生隨筆】關於閱讀是一種掙扎
我承認擁有書是令我感到優越也帶有些安全感,每當我選了一本標題聳動似乎很有趣的書時,卻往往被內文的深澀翻譯文字給打敗。卻也喜歡打著一盞閱讀燈下,撫摸書頁上粗糙紙質與手滑過的質樸觸感,觸感的寧靜革命,卻需要容易咀嚼的文字做搭配。
【人生隨筆】關於閱讀是一種掙扎
【人生隨筆】關於閱讀是一種掙扎
我很討厭看書,說真的。但我卻常常買書,強迫自己要閱讀,經過幾年下來閱讀的興趣沒有增加太多,倒是多認識了一部分的自己:書對我的意義。
我承認擁有書是令我感到優越也帶有些安全感,每當我選了一本標題聳動似乎很有趣的書時,卻往往被內文的深澀翻譯文字給打敗。卻也喜歡打著一盞閱讀燈下,撫摸書頁上粗糙紙質與手滑過的質樸觸感,觸感的寧靜革命,卻需要容易咀嚼的文字做搭配。
漸漸地,我知道自己不去買什麼書,翻譯文學的書對我來說普遍都非常吃力(小說更是如此),像是堆疊又不通順的符號組合,看過幾本後很難被原本故事的美意所感動。以前買書選的是主題,好像在挑新聞標題一樣,現在看的除了是主題外,還有作者,還有文字的溫度。
書櫃裡的書那些議論、學術與翻譯類的書逐漸少了,多的開始是散文、遊記、中國或日本歷史。我對自己說:如果我都要買書,都要強迫自己看書,何必讓自己看得這麼痛苦?何不自在而為?漸漸開始,看書的壓力減輕了,變得隨興了,沒有特定計畫,今天這本看看明天那本讀讀,有興趣就直接讀下去,琢磨通暢且熟悉的文字溫度,既然跟書結緣,得先不讓我討厭書開始。
買書對我另一個隱含意義可能是未來模式的暗示。可能代表我接下來想去京都或吳哥窟;可能我覺得我喜歡舒國治的生活形式;可能我想要變成像陳綺貞,能將旅行寫得如此般文謅又貼近自己的文筆;可能我的生活追本溯源地需要蔣勳慢慢地跟我說美;可能我因為喜歡而永遠沉浸在金庸與伊藤潤二構築的想像世界中,這一切的一切都往真實的我靠近,那些塵封與新上架的書,都代表每個不同時間的自我樣貌吧。
About author: 墨炭烏龍
台北人,寫的都是生活觀察,學著精煉而精確,學著樸實少些過度綴飾,像來一杯醇厚的墨炭烏龍茶。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