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的時代鎖定在70~90年代間,地點選在客家埤塘的桃園。這裡的故事既熟悉也不熟悉,我跟故事的每個角色似乎交集地活在同個時空中,卻平行地毫無交錯。我很喜歡劇團用抽象與利用看似簡單的道具的方式,卻將記憶中的時代元素表露無遺。我完全藉由他們的演出,就想像我在看一部電影,旁邊舞台沒有的畫面,都若有似無地出現在腦海裡,互相印襯。
照片來源: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
貫串「親愛的人生」這部劇的一句話,在我腦海裡是第二段故事中一段吟唱中的歌詞:「愛是痛出來的…」四段故事中,卻留有許多想像的伏筆留待觀眾討論。如〈記憶〉中,為什麼受委屈的女兒在最後確立遺產分立後,崩潰地哭了卻又歇斯底里地大笑了?是覺得人生際遇的荒謬還是另有隱情?
〈刺青〉中的小武為何掉落山谷時,臉部遭到山壁磨損到面目全非,但雙手指甲卻依然乾淨?素蓮在最後一間房間打掃時發現小時玩伴小玉也常折的紙船,上面兩朵櫻花,是否冥冥之中小玉從未離開過這群同儕或當初的離開帶有說不出的原因?
照片來源: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
我想導演將這些時代與我們周遭人生發生的際遇,用感想用描述卻沒有結果的方式呈現給觀眾,要讓我們在戲裡與觀眾自己的人生對話。如果我覺得〈記憶〉中的女兒與〈刺青〉中素蓮存有不為人知的念頭,或許別人會用人生際遇所遇不淑的無奈來詮釋。
我最喜歡當中的故事應該是描述夫妻的〈附身〉。他將一個生活與身體陷入困境的中年婦女,內心從一開始被迫去祭改到生活各處被壓抑與不被理解的寂寞,將快要爆炸的壓抑如她口中描述的汗,從頸部流竄到胸部內,腋下悶出的汗水與體液雜交相容,更別說早已汪洋一片的背後。最終卻在最困境時遇到一點火花的幸福,如在FZR上奔馳的風速與遼闊海邊的海風,讓她感受自由通體舒暢的美,當她回家剎那望向觀眾席的表情,她會如何選擇她的人生呢?我在這段裡,也沒有答案,就留存我希望的幻想停留在里長太太幸福期待的表情中。
親愛的人生,愛與痛、寂寞與無常本是一體兩面的雙胞胎。
照片來源: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
註1:田馥甄對於此劇所說的心得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