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 31, 2019
從熱鬧的市區走到曼谷的古蹟區「臥佛寺」,有種來到京都重要景點的祇園的風味。地鐵站輝煌寬敞,重要性與指標性顯而易見。從地鐵站走向臥佛寺,周遭的房子不再是現代化建築,而是有點類似十八、十九世紀的洋房。在這裡終於有種抽離現代化市區繁華的開闊感受。
儘管來過曼谷三次,卻是第一次來到臥佛寺。關於臥佛寺的正式名稱為「帕徹獨彭皇家大寺院」,約十七、十八世紀開始建造,在十九世紀由拉瑪三世擴建到現在規模而發揚光大,屬於皇家寺院,又因寺院內有座46公尺長的金色臥佛,故在華人文化圈裡得名為「臥佛寺」。
若能好好研讀臥佛寺,可能可以待上半天。天氣的悶熱,讓想以優雅方式細細消化臥佛寺的每個重要角落,對我來說幾乎不可能。從東邊的入口進入,沿著金佛殿外,再參觀到四王寶塔,最後到了臥佛殿止,儘管已經下午四五點,但陽光照射下,當日穿著牛仔長褲的我早已汗流浹背。
工匠們在炎熱的天氣,將工整的陶瓷以相當規律形狀拼貼在佛塔上,一層一層不斷重複,不同的每一層卻又彼此有著相同默契的美感,形成一種密集的美。每座佛塔的塔頂與佛寺屋簷裝飾,在藍天中彼此交錯輝映,在陽光下顯得金碧輝煌。
進入臥佛所在,如同京都寺廟,需拖鞋後娤在袋子拿在手上而入,顯得有些不便。京都三十三間堂,長方形的殿堂,擺放了千座千手觀音像,眾人在殿堂繞著觀音像轉上一圈,沿路也有祭拜的觀音像。臥佛殿中只有一尊臥佛,以需圍繞他走上一圈,但從佛手正面,胸膛,肚臍、腿、腳,小腳背,臀,後背,後頸與頭後,可以觀賞佛像每個部位各個角落,宛如真正以觀察參拜了側臥菩提樹下的釋迦牟尼,回程想來相當有震撼感。
走出臥佛寺,沿著昭披耶河找了間小酒館,在河岸的一邊遠眺對岸的鄭王廟等待日落夕陽。此時下起雨來,順勢消暑一番,而原本無雲的天空多了許多烏雲,夕陽就躲在那些雲朵後,夕陽的光影讓鄭王廟變成剪影,雲朵的加入讓整幅畫面變得更豐富更層次。
從夕陽看到日落,再看到昭披耶河沿岸古蹟打起燈光,河上渡船與觀光船絡繹不絕通過,這裡又似乎像台北的大稻埕,找到一絲久違的懷舊,酒卻稍淡不夠醉。
從熱鬧的市區走到曼谷的古蹟區「臥佛寺」,有種來到京都重要景點的祇園的風味。地鐵站輝煌寬敞,重要性與指標性顯而易見。從地鐵站走向臥佛寺,周遭的房子不再是現代化建築,而是有點類似十八、十九世紀的洋房。在這裡終於有種抽離現代化市區繁華的開闊感受。
昭披耶河旁尋訪懷舊:臥佛寺
若能好好研讀臥佛寺,可能可以待上半天。天氣的悶熱,讓想以優雅方式細細消化臥佛寺的每個重要角落,對我來說幾乎不可能。從東邊的入口進入,沿著金佛殿外,再參觀到四王寶塔,最後到了臥佛殿止,儘管已經下午四五點,但陽光照射下,當日穿著牛仔長褲的我早已汗流浹背。
昭披耶河旁尋訪懷舊:臥佛寺
昭披耶河旁尋訪懷舊:臥佛寺
從熱鬧的市區走到曼谷的古蹟區「臥佛寺」,有種來到京都重要景點的祇園的風味。地鐵站輝煌寬敞,重要性與指標性顯而易見。從地鐵站走向臥佛寺,周遭的房子不再是現代化建築,而是有點類似十八、十九世紀的洋房。在這裡終於有種抽離現代化市區繁華的開闊感受。
儘管來過曼谷三次,卻是第一次來到臥佛寺。關於臥佛寺的正式名稱為「帕徹獨彭皇家大寺院」,約十七、十八世紀開始建造,在十九世紀由拉瑪三世擴建到現在規模而發揚光大,屬於皇家寺院,又因寺院內有座46公尺長的金色臥佛,故在華人文化圈裡得名為「臥佛寺」。
若能好好研讀臥佛寺,可能可以待上半天。天氣的悶熱,讓想以優雅方式細細消化臥佛寺的每個重要角落,對我來說幾乎不可能。從東邊的入口進入,沿著金佛殿外,再參觀到四王寶塔,最後到了臥佛殿止,儘管已經下午四五點,但陽光照射下,當日穿著牛仔長褲的我早已汗流浹背。
工匠們在炎熱的天氣,將工整的陶瓷以相當規律形狀拼貼在佛塔上,一層一層不斷重複,不同的每一層卻又彼此有著相同默契的美感,形成一種密集的美。每座佛塔的塔頂與佛寺屋簷裝飾,在藍天中彼此交錯輝映,在陽光下顯得金碧輝煌。
進入臥佛所在,如同京都寺廟,需拖鞋後娤在袋子拿在手上而入,顯得有些不便。京都三十三間堂,長方形的殿堂,擺放了千座千手觀音像,眾人在殿堂繞著觀音像轉上一圈,沿路也有祭拜的觀音像。臥佛殿中只有一尊臥佛,以需圍繞他走上一圈,但從佛手正面,胸膛,肚臍、腿、腳,小腳背,臀,後背,後頸與頭後,可以觀賞佛像每個部位各個角落,宛如真正以觀察參拜了側臥菩提樹下的釋迦牟尼,回程想來相當有震撼感。
走出臥佛寺,沿著昭披耶河找了間小酒館,在河岸的一邊遠眺對岸的鄭王廟等待日落夕陽。此時下起雨來,順勢消暑一番,而原本無雲的天空多了許多烏雲,夕陽就躲在那些雲朵後,夕陽的光影讓鄭王廟變成剪影,雲朵的加入讓整幅畫面變得更豐富更層次。
從夕陽看到日落,再看到昭披耶河沿岸古蹟打起燈光,河上渡船與觀光船絡繹不絕通過,這裡又似乎像台北的大稻埕,找到一絲久違的懷舊,酒卻稍淡不夠醉。
About author: 墨炭烏龍
台北人,寫的都是生活觀察,學著精煉而精確,學著樸實少些過度綴飾,像來一杯醇厚的墨炭烏龍茶。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