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循著朋友克拉克的分享腳步,為的是上次來基隆未能吃到的餐廳「第34夜」。他位處的地點「相當」隱密,是在魚市馬路上,突然隱入的一條小巷,在傍晚魚市已經關燈歇息的黑漆漆大馬路上,不可能有突然的旅客能找到魚市裡,這三分之四月台才能夠到的了的餐廳。
簡單的卻又不失重點的內裝,凸顯老闆對於經營的實用性。開放式的廚房結合用餐區,一方面可以縮短料理區與用餐區的距離,讓客人感受到即使來到餐廳,也像在家吃一頓大餐。一方面是開放式的廚房,展現老闆對料理品質與流程的重視,有種不怕給你看的自信。
喜歡一家餐廳不一定要裝潢精美,或是上過各大食評節目,又或是某些美食專業評價,重要的是他處處展現自信的個性 。隱居巷弄,開放工作區,光這兩個特點,就能深刻被感動。
特意選了吧台區,可以邊用餐邊看廚師們精心又快速地完成每道料理,三個人擠在作業區,兩個人料理,一個人擺盤管理品質,任何人抽空都要洗碗洗鍋,忙碌時沒有間隙,卻又合作無間,像是久違的戰友,奮戰的電影。
這是一場秀,配著點來的鮭魚明太子義大利麵與德國檸檬啤酒,不時配上幾口配合基隆海市食材的炙烤魷魚,四個大男人把一間餐廳的晚餐時刻弄得如此井然有序,又按奈好每一桌的客人,這是一場色香味淋漓的美食實境秀。
在這舊市區的巷弄中,基隆隱藏太多當地人捨不得丟棄的記憶,隨著時間久了,卻成了基隆獨特的懷舊味道,在許多人用創新的經營方式,一方面保留捨不得丟棄的記憶,另一方面也實現自己的創新夢想,所謂舊瓶喝出新酒,不深入走入基隆,還真喝不出來。
而克拉克竟然說:這只是基隆的日常。
0 comments: